【新华网】东北大学:扛牢“育人兴邦”使命 奋力书写新百年新华章
大讨论,推进主题宣讲全覆盖,凝聚起高质量建设一流大学的思想共识、目标共识、路径共识,台账式、清单式推动落地见效,切实转化为办学治校的强大动能和生动实践。
学校党委坚持高站位谋划发展蓝图,召开东北大学第十五次党代会,明确“六个牢牢把握”的发展导向、“两个深度融入”的办学思路和“十个强化、十个聚焦”的战略任务。召开党委十五届二次全会,深化落实党代会部署,继续改革创新,系统谋划和推进人才培养、科技体制、人才发展体制和治理体系等4项改革任务、16项重点举措,进一步释放办学发展活力,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。学校党委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,以政治建设为统领,不断健全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机制,以高质量党建引领赋能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。
东北大学实施培根铸魂工程,扎实开展教育部首批立德树人机制综合改革试点,聚焦“坚持一体化、增强协同性、提高精准度、激活响应力”建设目标,以13项重点举措着力构建形成党委全面领导、上下贯通、密切配合、执行有力的工作机制。获批中宣部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共建单位,与辽宁省委宣传部签约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,加强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,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,深化爱国荣校主题“大思政课”品牌,持续完善“三全育人”“五育并举”“大思政”育人格局,加快形成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的“东大方案”。
东北大学强化人才培养改革顶层设计,召开人才培养工作会议、暑期人才培养推进会,广泛深入开展“教育思想大讨论”,进一步统一思想、凝聚共识,推进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落实。以“四个一体化改革”重塑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新模式,加强学科专业优化调整、内涵建设和前瞻布局,革新人才培养方案,开展学分制、大类分流和转专业改革,建设辅修专业、微专业和8门必修通识课,推进3类实验室建设,开设24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班,打造博士生学术尖峰01班。以未来技术学院、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、国家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、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为基座,深化一流本科教育和卓越研究生培养,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多维矩阵。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改革行动,成立AI+教育教学研究中心,构建人工智能课程体系。
同时,贯通“工场工坊+中试基地+双创孵化+校企平台”培养链条,形成“四融合—五递进”产学研深度协同育人模式,推进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,施行“双导师制+企业命题制”,年均超3000人参与企业项目攻关,大力培养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卓越工程人才。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取得5项金奖的历史性突破,学生竞赛获奖综合指数位列全国第2名。
此外,东北大学坚守爱国报国初心,弘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,深入挖掘百年爱国红色文化育人资源,重装布展校史馆,新建“冶金摇篮”等文化景观,推出“爱国+”系列舞台剧,持续打造“讲述·东大人的故事”、一二·九师生歌会、“典化人生”——典礼育人体系等工作品牌;牵头发起成立辽宁省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与红色文化育人共同体,获批教育部红色文化弘扬基地、辽宁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,入选全国文明校园。
实施培优提质工程,推进“4+3”学科建设体系,加强学科交叉融合与交叉学科建设,构建“1+10”政策制度体系,成立学科交叉研究院,打造电活性生物材料交叉研究中心、海洋工程研究院、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、交叉力学研究中心等跨学科交叉平台,基础学科提质效果持续显现。全面推动控制科学与工程、冶金工程、矿业工程等学科建设,辐射带动计算机、软件、材料、机械等工科学科快速提档升级,工科群整体发展优势稳步增强。
学校实施教师岗位聘任制度改革、创新团队建设工程、海外招才引智专项行动、卓越青年人才集聚计划等举措,着力推进基于重要发展任务的精准引才育才,引进高水平学术团队6支,引育各类优秀人才近300人,人才队伍规模持续壮大,人才集聚态势加快形成。打造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,健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长效机制,学校教师荣获“全国五一劳动奖章”“全国先进工作者”“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”“全国模范教师”“九三楷模”、第四批“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”等荣誉称号。
东北大学积极培育国家级重大科研平台,成功实现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,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战略急需,聚焦“两重两新”推进科研能力建设项目,启动实施学科先导项目,在信息技术、高端材料、深地与战略性矿产开采等领域,持续打造一批“技术研发-装备集成-场景应用”工程示范。两年来,学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2项,牵头获省部级科技奖励72项;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人才类项目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55项,获批卓越研究群体项目A类(原基础科学中心项目)1项,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和国家专利优秀奖。
东北大学实施校地融合工程,构建内外协同大合作格局,成立合作发展委员会(服务东北全面振兴委员会),与宝武、鞍钢、百度等签署综合性合作协议55项,面向在辽企业成果转移转化610余项。建设“沈阳—东北大学创新港”,积极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、国家任务承载地、高层次人才汇聚地、国家创新平台和标志性成果产出地及面向辽沈的产业新兴地。重塑国家大学科技园,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,年度转化交易额近2亿元。建设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、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等特色智库,将相关咨政建议转化为辽宁优质特色消费品工业第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的政策举措。牵头组建辽宁省纪检监察大数据重点实验室,探索实践大数据监督和办案“双轮驱动”。
坚持依法治校,健全以《章程》为统领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,健全师生民主参与机制,持续激发事业发展活力动力,聚焦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和三年行动计划,科学编制学校“十五五”发展规划。持续改善办学条件,建立年度民生实事清单,打造阳光校园、温暖东大。新建学生宿舍、人才公寓竣工并投入使用;新立项一批“两重”基建项目;完成学生食堂、宿舍淋浴设施及空调加装改造;“一站式”师生事务服务中心揭牌启用,公安政务服务走入校园,工会经费拨付标准大幅提升,校医院软硬件建设持续加强,全面打造惠泽师生的民心工程、暖心工程,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。
上一篇:【人民日报(客户端)】奋进新百年——学习贯彻落实习给东北大学全体师生重要回信精神两周年巡礼
下一篇:【辽宁日报】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 “思想库”“智囊团”作用——“社科名家辽宁行”座谈会侧记



